工大教授话专业---人文学院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6-08 浏览次数:

专业名称:播音与主持艺术    

专业导游:彭远方副教授

Q1: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有声语言表达艺术、媒体各类节目播音与主持艺术。

Q2:主要课程有哪些?

专业基础课程有:播音主持语音基础、播音主持发声基础、播音主持创作基础、广播电视口语表达基础、播音主持实例分析、形体训练、表演基础、形象设计、广播电视节目创意与制作、演播言语组织、

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影视配音艺术、文艺作品演播、新闻节目播音主持、综艺节目播音主持。

Q3: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新闻素养;标准的普通话和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朴实的声音条件和可信的形象气质。

Q4: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党和政府的喉舌;新闻传播的舆论领袖,文化娱乐的引导者;民族共同语的积极推广推广者。

Q5: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综合性大学的校园文化为我们提供了多学科交融的成长环境;一专多能的师资队伍为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有力保障,多元的社会实践模式为学生日后在业界的竞争打下坚实基础。

 

专业名称:广播电视学      

专业导游:刘阳 教授

Q1: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广播电视学专业致力于培养掌握现代新闻专业理论,具有较高的新闻业务实践能力,灵活运用理论知识处理实际的社会热点、焦点和难点问题,能熟练运用新闻专业器材拍摄、编辑和制作新闻及一些电视节目,具备强烈责任感和使命感的新闻专业高级人才。

Q2:主要课程有哪些?

中国新闻史、外国新闻史、广播电视概论、媒介经营管理、新闻采访、新闻摄影、新闻编辑、电视摄像、电视画面编辑、广播电视节目制作、广播电视栏目策划、优秀新闻作品分析、纪录片创作、国际新闻传播、社会学概论、传播学、注意力经济学、新闻学概论、公共关系学等。

Q3: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对新闻事业、新闻理想的执着;驾驭文字的能力;人际沟通的能力。

Q4: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秉持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使命感,推动中国新闻事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以新闻人的理想去见证并改变社会。

Q5: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的硬件设施和丰富的实践平台。重视学生的实际采访、编辑和写作能力的培养,积极建立并拓展和相关媒体、广电集团和企业的联系,互建实习基地。一流的教学师资力量,教师研究成果丰硕。近5年发表论文170多篇,其中多篇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新闻与传播》等刊物全文转载,出版学术著作10余部。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课题、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等项目40多项,科研成果及新闻作品获全国性和省部级等奖励30多项。

 

专业名称:广告学        

专业导游:吕月米副教授

Q1:专业的研究对象:

信息化时代新闻传播的基本特征、内容及走向,传媒与经济、社会、文化的宏观关系;大众传媒及新媒体的传播特质、要求;商业传播的基本要素,技能;广告经营管理的知识,新媒体经济与经营,泛营销的概念及商业策划的能力,商业大数据的内涵及挖掘能力。

Q2:主要课程:

注意力经济学、新媒体经济、电子商务、市场营销学基础、市场调研方法、营销理论前沿、品牌学、广告学概论、广告史、广告心理学、广告创意与表现、影视广告、CIS设计、广告文案、广告策划、广告经营与管理、公共关系学。

Q3: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知识结构:文学、美术、商业、传媒四大领域知识复合;传统文化与现代理论兼顾;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能力结构:公关活动能力、市场营销能力、媒介推广能力、广告策划能力、多媒体制作能力兼具。

素质结构:视野宽阔、思维活跃、热爱生活、崇尚文化、包容大气、精于商业、善于沟通。

Q4: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培养能够深刻理解注意力经济时代特征,熟悉新媒体经济,懂得电子商务,具备广告经营管理知识,擅长商业传播的未来的业务型管理和领导人才,毕业以后能够胜任策略性传播的策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就业主要去向:企事单位和政府机构与商业、传播或管理相关的工作岗位。

Q5:我们的优势:

以注意力经济为理论特色,生活创新为文化特色、商业传播为实践特色、网络营销为技术特色,培养积极推进新媒体经济发展的新型高级专门人才。广告大赛的组织力强与获奖率高;打通课堂与课外、教学与科研的界限;与国际接轨的双语课程,开拓学生的国际视野。

 

专业名称:汉语国际教育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in Chinese)      

专业导游:唐元发副教授

专业现状

浙江工业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原名对外汉语)专业是2007年经浙江省教育厅批准设立的本科专业,学制四年,归属人文学院。本专业主要由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系负责筹建,师资共享,目前已具备精良的教师队伍和充分的教学设施。拥有语言类专业教师12名,文学等其他课程教师20余名,各教师所从事的专业完全能涵盖对外汉语专业教学的相关课程。教师队伍中教授13名,副教授10余名,讲师6名。具有博士学位的26名,占教师总额的90%以上。

专业背景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主要培养掌握扎实的汉语基础知识,具有以熟练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技能,具有较高的人文素养,具备中国文学、中国文化、文化传播、跨文化交际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能力;能适应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在国内外各类学校从事汉语教学,胜任多种教学任务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专门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汉语及语言学、国际文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有关理论思维和专业技能的基本训练,能流利地使用一种外语进行教学和交流,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

发展前景

运用汉语进行外交、商贸、新闻、文化交流、中文教学等方面的工作;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运用汉语进行科学研究与实际工作能力。

相关问题

Q1: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研究对象主要有中外文学经典作家、作品;语言发展及运用规律;汉语国际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等。

Q2:主要课程有哪些?

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语言学概论、认知语言学、汉语词汇学、汉语语法学、汉语修辞学、第二语言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对外汉语教学语法、普通话训练与测试、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文学概论、中国文化要览、民俗学、中西文化交流史、西方文化专题(双语)、英美文学导读(全英文)、英语阅读与写作(外教)、英语听力与口语(外教)、第二外语(日语、法语、德语等)、教育学、形式逻辑、书法等。

Q3:报考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热爱中华文化,具有良好的语言学习能力、良好的沟通能力。

Q4: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主要发挥哪些作用?

推动汉语国际教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

Q5: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师资力量雄厚,多名教师拥有国外从事学术研究以及对外汉语教学经历。实习机会丰富,拥有几百名留学生的教学资源,校内外实践基地充足,实践教学有特色。

采用通才和专才相结合的专业培养模式。重视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努力体现厚基础、宽口径的原则,融传授专业知识、培养实践能力、提高人文素质为一体,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竞争能力。

 

专业名称:汉语言文学                   

专业导游:方爱武副教授

Q1: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中外文学经典作家、作品,中国文学史,中西文艺理论,与中国文学相联系的重要历史文化现象与现实问题。

Q2:主要课程有哪些?

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文学概论,语言学概论,文学写作,秘书学与应用写作等。

Q3: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知识结构:系统、扎实掌握汉语言文学专业知识,掌握与本专业相关的历史、哲学、艺术、新闻等学科的基本知识,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了解汉语言文学的发展规律,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字写作水平;广泛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了解中外文学发展的基本历史和前沿动态,具有较高的文学鉴赏、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能力;熟练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学术研究的能力和潜力;适应社会需要,培养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具有较强的行政办公能力、现代公关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 

Q4: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本专业立足于“基础宽厚,面向社会,知能并重”的人才培养模式,致力于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全面发展的、具有扎实的汉语言文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在传承文明及创新文化等方面发挥积极的作用。

Q5: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教学体系完备,师资力量雄厚。本专业是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省重点建设专业,拥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团队,教学实力雄厚,建有国家级精品课程、国家资源共享课程等优质课程资源。通过基础宽厚、知能并重的培养,本专业毕业生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能力。

    教师教学科研成绩突出,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课题以及浙江省社科规划重点与一般等项目近一百五十余项,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奖、浙江省优秀教学成果奖等三十余项。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能在导师的指导下开展研究,锻炼自己的研究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