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杨良怀(教授、大数据工程应用方向负责人)
教授、博士、大数据工程应用方向负责人。
从事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健康大数据方面的研发工作。在相关领域重要学术会议以及期刊发表论文。担任多个学术期刊审稿人;担任多个学术会议程序委员。参与国产自主版权数据库系统研制、863计划项目、973项目,主持完成多个国家基金面上项目、省基金项目与企业合作研发项目。目前在研项目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省“领雁”研发攻关计划重点规划项目。获得多项发明专利与软件著作权。
担任社会职务:多个国际权威会议程序委员、多个主要期刊审稿人。
2)Q1:专业定位如何?
面向国家大数据发展战略与浙江数字经济发展需求,培养掌握数据科学与技术的理论和方法,具有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沟通和协作能力,具有解决大数据相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富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能够胜任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领域工作的行业精英与领军人才,建特色鲜明、国内一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
3)Q2: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数据科学是研究数据的科学,研究数据界奥秘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对象是数据界的数据。一是研究数据本身,研究数据的各种类型、状态、属性及变化形式和变化规律;二是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一种新的方法,称为科学研究的数据方法,其目的在于揭示自然界和人类行为现象和规律。具体地说包括对海量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存储。管理、分析与可视化;利用数学、统计学、人工智能、计算机技术对专业领域的对象进行处理与分析,以使组织实现数据价值。
4)Q3:本专业有哪些方向?
专业依托两院“学科交叉”优势,形成了大数据“工程应用”和“分析”两特色方向,专业综合实力稳居省属高校前列:
(1)大数据工程应用方向:该方向强调计算机技术与统计学、人工智能的结合,主要侧重大规模数据处理、分析算法设计、系统与工具构造;
(2)大数据分析方向:该方向强调数学、统计学在数据中的运用,主要面向数据的分析、建模。
5)Q4:主要课程有哪些?
核心课程可以归结为以下系列:(1)计算机核心课程:专业导论、计算机组成原理、分布式操作系统、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管理系统、程序设计、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大数据算法设计与分析;(2)统计、数学基础:多元统计分析、数学建模、最优化方法、高维数据的分析与计算、数据驱动建模与科学计算、时间序列分析;(3)大数据获取、存储与管理、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大数据计算框架、机器学习、人工智能及其应用、深度学习、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理解与处理、社交网络与舆情分析、数据挖掘与文本分析、金融数据挖掘。
6)Q5: 本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对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统计学有浓厚兴趣,对应用软件、人工智能、统计学等交叉学科知识解决大数据方面的问题、实现数据价值充满兴趣和热情。计算机技术是大数据专业的基础之一,因此“计算思维”也是需要的基础性特质,结合其他学科来处理和分析数据是专业要培养的“大数据思维”特质。对于前沿知识和新鲜事物的探索精神、好奇精神以及终身学习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品质。为了成为具有国际视野的大数据人才,外语是要学好的工具。
7)Q6:本专业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数据是21世纪的“石油”,发展大数据技术成为各国的战略,大数据的应用是企业、政府竞争力的重要方面。据领英人才需求报告,数据分析是当下中国互联网行业需求最旺盛职位;据中国商业联合会统计,中国基础性数据分析人才缺口巨大;据全球最顶尖管理咨询公司麦肯锡(McKinsey)出具的一份详细分析报告显示大数据工作者的岗位需求将激增。大数据已经开始应用在社会的各行各业,当前大数据人才属于紧缺性人才。毕业生可在大数据相关高新技术企业、企事业单位、财政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单位中从事大数据产品相关的算法分析与设计、数据模型构建和研究、数据存储与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平台部署和维护等工作。专业建设成效斐然,升学率达到40%以上,2024年就业率达96%。
8)Q7: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旨在培养具备宽厚的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深入的计算机、数学与统计学以及广泛的领域知识,具有大数据思维,掌握大数据获取、存储、组织与管理、处理与分析技术,拥有将领域知识与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融合、创新的能力,并具有国际视野、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的高层次人才。毕业生可以成为数据科学家、大数据分析师、数据架构师、大数据系统研发工程师、大数据应用开发工程师、首席数据官、数据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才。在今后社会生活中,数据将无所不在,哪里有数据,哪里就需要实现数据的价值,哪里就需要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的人才!
9)Q8: 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办学理念先进。依托政、产、学、研、用协同办学,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校企合作单位80余家,构建校内实验实训平台、课外科技创新平台、研究院所协同培养、用人单位协同培养平台四大平台,通过“产教、科教、学科、创新创业”四类融合,“跨学院、跨专业、跨学科”3大跨越,培育复合创新型大数据行业精英与领军人才。
依托多学科交叉优势,采取协同育人的创新培养模式,注重大数据应用背景的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和解决能力的培养。培养过程中,既强调理论性,能够对数据科学中模型的理解和运用;也强调实践性与应用性,具有处理实际数据,解决具体行业应用问题的能力。
师资力量强大。专业依托2个浙江省一流学科,以及计算机、数学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有国家级教学名师、千人计划/万人计划领军人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数学学院两个学院的师资。
课程体系先进。以学生为本、以需求为导向,通过产学对接、共谋、互动、互补、互通,持续修订与完善培养计划,通过对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目标等多维度评价,持续改进课程体系、师资条件、学习成效、办学条件,提升教学质量。人工智能方面获全国教材二等奖,具有《人工智能及应用》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两门国家一流课程,以及数据结构等8门省一流课程。专业形成了“厚基础、重交叉、强能力”课程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