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游:王萍教授
Q1:行政管理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行政管理专业主要研究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官员依法管理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和机关内部事务的客观规律。具体来说,行政管理专业研究主体是政府机关,中央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研究对象是政府如何管理市场和社会和以及政府机关的内部事务,根本目的在于探讨行政管理的客观规律,提高行政效率,增进人民福祉;研究领域包括政府职能转变、行政机构改革、公共政策制定、公共财政管理、政府绩效管理、行政监督、政府管理创新等国家事务,公共服务供需、公共安全和危机管理、社会组织与志愿服务等社会事务,以及人事行政、机关事务管理等政府机关的内部事务。专业的实践性、综合性、前沿性突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如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提升国家和地方治理能力的作用研究。随着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新技术在行政管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数字政府、数字治理、政务大模型与智能客服、AI公务员实务、智慧养老等日益成为热门研究。
Q2:本专业有哪些研究方向?
本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行政管理理论与方法、公共部门与管理、公共政策分析、大数据与城市管理、社会组织运营与管理、政府改革与社会治理创新、城乡社区治理、舆情传播与舆论引导、人工智能与数字公共治理、老龄社会治理与养老服务、乡村振兴与基层治理、文化遗产保护与治理等。
Q3:主要课程有哪些?
本专业的课程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实践必修课程。通过理论、实践教学环节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专业核心课程:政治学原理、行政管理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财政学、当代中国政府与政治、公共危机管理、数字政府概论、城市管理学、地方公共政策及浙江经验、社会学概论、AI+公共管理研究方法等。
专业实习实践:社会实践、政府和公共部门实习等。一般在第4个学期结束的暑假安排社会实践,时间为1-2周,在第6个学期结束的暑假安排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时间为8-12周。
Q4: 专业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学习行政管理专业的学生,一是“三有”气质,即应具有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类社会公共福祉的价值观和公共精神,有承袭古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公共责任意识和使命担当,有通古今之变化、纳中西之文明、立时代之潮头、创惊世之伟业的志趣和抱负。二是“三重”目标,即注重未来从事政府部门、公共部门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和素养培养,注重逻辑思维、领导组织、文字表达、沟通协调、智能应用和创新思维等高阶能力提升,注重国际视野的拓展,及时掌握行政管理国际前沿理论与方法,应用于中国行政管理改革实践和理论创新,本土化、知行合一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Q5:本专业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就业率、继续深造率)?
本专业旨在培养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深厚的行政管理理论素养及现代化的行政管理技术手段,能推动和引领经济社会创新发展的高素质复合型专业人才。毕业生就业前景好,发展面向广,近三年平均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就业单位涵盖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知名民营企业,以及包括社会组织、公益慈善组织在内的各类非政府组织等。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等指标在省属高校同类专业中名列前茅,月均收入和社会保障水平在全校各专业中处于领先地位。学生综合素质高,发展潜力大,继续深造率逐年提升,近三年有近79名毕业生赴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上海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悉尼大学、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墨尔本大学、利兹大学等国(境)内外知名高校学习深造。
Q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行政管理着力于政府部门绩效的提升和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落脚社会大众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公共需求的满足,关乎国家的良善治理和公共福祉的社会增进。本专业人才的社会贡献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助力党委政府部门管理能力提升与创新变革,尤其是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动“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三支队伍”建设等实践。二是推动公共部门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提升公共部门的现代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尤其是以资政建言服务推动“民呼我为”“一老一小”“民生综合体”等服务集成,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三是引领行政管理技术与手段迭代,提高党委政府决策的有效性,有效改善民生服务水平、增进社会福祉。四是把公共部门管理的理论与技术广泛应用于非政府组织、志愿服务组织、国有企业、金融机构、知名民企等组织机构、全方位、多维度推动社会治理效能的提升,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有专业辨识度的贡献,在服务国家和社会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公共部门发展与个人价值实现的成就感。
Q7:我们的优势在哪里?
第一,“优秀+敬业”的高素养专业师资。行政管理专业拥有一支素质精良、经验丰富的教研师资队伍,由多位在相关领域具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专家学者担任本科生导师,90%以上教师拥有博士学位,近半数教师有在美国、英国、比利时、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学习交流经历。2020年,行政管理专业成功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第二,“融合化”的专业教育体系。以“仁和”为品牌,广泛邀请海内外一流大学知名教授、政府公务员、社会组织精英、实务专家等,来院通过讲座、工作坊、读书会、展览、暑期国际学校等方式开展本科生专业教育,一方面让学生在“快乐学习”中深化对行政管理专业的理解;另一方面,补足本校、本院师资力量和研究方向的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多元化需要,进一步拓展专业视野。第三,“沉浸式”的科研创新氛围。通过“挑战杯”、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公共管理案例大赛等各级各类学术科技竞赛和创新实践项目,营造了良好的科研探索的氛围,让学生“勤于做、精于研、长于创新”,以参与国家、省级学术竞赛奖项充分提升学术研究能力。第四,“知行合一”特色化人才培养体系。多年来,学院与浙江省、市、县(区)多级政府和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稳定的实习实践基地,与杭州市拱墅区委区政府、杭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行政服务中心、浙江省科协、浙江省红十字会、浙江省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等单位联合培养人才,每年可为学生提供数百个优质实习岗位。第五,“理论—实验—实践”链式能力提升模式。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有效串联理论课程、实验课程和实践课程,构建了“五个一拓展工程”为核心,以链式培养模式,一环扣一环,全方位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与素质结构,实现“知识-能力-素质-价值”的融合贯通,提升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新时代高素质人才需求。第六,显著的区域优势和优质的“校友圈”资源。立足长三角及浙江的区位优势,丰富的地方行政管理改革创新经验、社会治理创新案例可以为应用型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实践支撑。工大校友遍布浙江省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金融机构、公益慈善社会组织、大中型国有企业和知名民企,庞大的校友社群网络能为学生提供充裕的实习锻炼机会和优质的就业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