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大教授话专业---数字媒体艺术
作者: 发布日期:2023-06-08 浏览次数:

专业名称:数字媒体艺术

专业导游:吕欣 数字媒体艺术系主任、副教授

 

Q1: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A1:数字媒体艺术是一个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综合性学科,集中体现了“科学、艺术和人文”的理念。属于交叉学科领域,涉及造型艺术、艺术设计、交互设计、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计算机语言、计算机图形学等方面的知识。数字反映其科技基础,媒体强调其立足于传媒行业,艺术则明确其所针对的是艺术作品创作和数字产品的艺术设计等应用领域。简单而言,数字媒体艺术是依托于现代信息技术之上,艺术与信息技术相结合,将艺术“数字化”的专业,是基于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和内容。本专业旨在培养具备以用户为导向的创新思维能力、以商业项目为目标的创意制作能力以及科技与艺术的整合能力,能在数字媒体领域从事媒体动画、数字游戏、虚拟现实、交互设计、数码视频剪辑等数字内容策划、创意、制作的复合型创新人才。

 

 

Q2:本专业有哪些研究方向?

A2:本专业自三年级起分为媒体动画设计和互动娱乐设计两个方向模块进行人才培养,学生可自主选择。

 

Q3:主要课程有哪些?

A3:一年级为大类基础课程,以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计算机辅助设计、设计史论、三大构成等课程为主。二年级以专业基础课程为主,包括二维造型、视听语言、数字媒体艺术概论、动画运动规律、媒体视频创新、创新思维与创意脚本、界面设计基础、故事板设计、三维动画、三维造型等,三年级开始分媒体动画和互动娱乐两个专业模块;媒体动画模块课程为:二维动画创作、数字合成与特效、设计调研、动态图形设计、品牌策划与创新设计、商业广告动画创作、数字插漫画设计、三维动画技法、新媒体运营。互动娱乐模块课程为:游戏概念设计、三维游戏技法、引擎编程基础、互动媒体实验、游戏策划基础、游戏特效制作、

游戏创作Ⅰ、游戏创作Ⅱ、游戏包装与衍生品设计等。

 

Q4: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A4

    1、对自然、社会、生活方式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具备宽广的人文视野和较高的艺术设计素养;

 3、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能力;

 4、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主动创新意识能力、整合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关注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具备适应时代的主动学习能力和挑战自我的精神。

 

Q5:本专业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A5:毕业生可面向游戏产业、动画动漫企业、专业设计机构、互联网公司、大众媒体等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实践与设计管理、设计教学和学术研究等工作;适合职位有:在游戏产业中可以承当游戏概念设计师、原画师、三维建模师、技术美术、游戏策划等职位,在动画动漫类企业中承当动画设计师、插画师等职位,在专业设计机构中可以承当新媒体广告设计师,后期剪辑特效制作师等工作。

 

Q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A6:《“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把数字创意产业作为发展的重点之一。随着全球数字经济的不断崛起,数字创意产业已成为国家竞争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生动形象的数字媒体艺术作品,不仅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娱乐生活,也让中国传统文化更好地被世界了解和认同。同时也能推动数字技术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培育出更多具有自主品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创意企业,提升我国在文化创意产业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目前浙江区域产业特色已形成以数字传媒、数字娱乐、互联网+等为特征的较为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体系。近两年元宇宙概念及虚拟现实(VR)技术成为产业关注的焦点。各类传媒企业、互联网企业、文化创意公司、影视动画公司、游戏公司等行业对数字媒体艺术人才需求呈爆发式增长态势,产业对数字媒体内容创新人才的需求已经非常迫切。

 

Q7: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A71、教学成果丰富:课程中有省级精品课程,多项校级优秀课程,多名教师荣获省级等高层次教学荣誉,出版多部专业教材;

  2、人才培养模式合理:(1)构建人才培养“双驱动”。通过校企产业协同和企业精英进校园,培养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为驱动;通过国家重点实验室科研协同和企业特聘教授,培养可以进一步深造的学术型人才为驱动。(2)构建“四协同”体系。以“政产学研四位一体”为导向,通过课程协同、 产业协同、科研协同、竞赛协同的“四协同”体系为措施,夯实艺术和技术两个基 础、培养具备创意、制作和整合三个能力的数字媒体艺术人才。

 3、设计竞赛成果显著:注重以赛促教,以赛促学。近两年在教育部学科竞赛排行榜各类有影响力的学科竞赛中获奖50多项,其他省部级以上奖项 30 多项。  

4、实践教学扎实:建有1个以国家重点实验室为支撑的校企创新实践基地(浙报集团国家融媒体重点实验室与浙工大设计与建筑学院联合成立“有意思”数字媒体艺术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8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建有虚拟现实实验室1个、动态捕捉实验室1个、视频影像编辑实验室1个、三维动画实验室1个,硬件建设保证了学生的实践课程的有效开展;为教学提供良好的设施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