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游:梁勇、公共艺术系、副教授
Q1:本专业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A1:公共艺术专业是国内新兴的设计类专业方向。国内的大多数公共艺术专业是从纯艺术视角切入城市公共艺术,而我公共艺术专业是从务实的设计工程角度切入,注重培养城市公共空间中进行艺术设计与相应的艺术造型与工程专门人才。学科着重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学生通过艺术造型能力的训练,掌握利用艺术附加值创作力融入城市空间建设工程及相关综合能力,同时关注人工智能与数字化的发展趋势,研究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前沿方向。
Q2:本专业有哪些研究方向?
A2:城乡公共空间艺术研究方向、公共景观形态研究方向、数字城市与空间叙事研究方向、艺术与科技(AI)融合创新研究方向。
Q3:主要课程有哪些?
A3:主要课程创造性地采用三条线思路,逐一串联知识板块,在二年级开始循序渐进,最终捏成三条主线,在最后的标志性课程中展现课程全貌。比较有代表性的课程有:计算机数字艺术建模课程、造型艺术基础、材料与工艺、材料与科技、空间形态设计、艺术景观设计、公共艺术品设计、公共设施设计、数字化公共艺术设计等。专业课程普及线上课程建设,并且在ai融入课程方面有一定的学科积累。现有省级一流课程,国一流(在评)课程各一门。
Q4: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什么特质?
A4:
1、公共艺术专业的学生需具备对自然、社会、生活方式拥有敏锐的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
2、具备宽广的人文视野、活跃的思维和较高的艺术设计素养;
3、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主动创新意识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4、同时还具有较强的整合创新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Q5:本专业就业去向和就业前景?
A5:初涉本专业的学子都以为毕业去按照“公共艺术”关键词去找就业方向。实践证明,本专业独特的培育方式,让更多的艺术设计学生找到了把握艺术附加值的流量密码,在许多产业发挥特长。过去十年中城市建设,艺术教育、设计工程管理等是比较多的取向,近些年也开始涌出许多展示设计、室内设计、游戏设计、交互艺术及游戏设计领域的就业趋向。同时,跨专业培养研究生及留学业绩斐然。多届学生考取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及中央美术学院及同济大学等多领域研究生,国外留学涉及英国、美国、日本、澳大利亚、意大利等多所知名院校。
Q6:本专业的人才在社会进步中发挥哪些作用?
A6: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和中国城市化进程的迅猛发展,中国传统的东方文化在与西方先进文化结合的同时,也不断地受到外来事物的冲击,越来越多的现代化建筑充斥着我们的生活环境,各种千篇一律的城市雕塑不断涌现。作为最能体现城市标志的公共艺术也受到很大的挑战,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如何保护和彰显城市的个性显得尤为重要。公共艺术是为大众服务、大众直接参与的艺术形式。它在城市的发展中起着不可小觑的作用,一件好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充分地反应城市的风采,它与城市发展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对城市的发展有很大的积极意义。
Q7:我们的培养优势在哪里?
A7: 公共艺术是国内新兴的艺术设计专业,它与国际公共艺术设计接轨。学生通过艺术造型的训练和新的媒体数码技术的学习,掌握现代城市的公共景观、公共设施、公共雕塑等造型规律。在注重学生的设计能力的前提下,着重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和城市艺术工程的施工能力,力求服务于社会,培养社会上实用性和复合型人才。